【蜜柚美容情報】潮濕天氣易引致皮膚敏感┃改善日常小習慣預防過敏

最近天氣十分潮濕而且經常下雨,家中牆上開始見到霉菌的蹤跡。温度和濕度轉變會令肌膚難以適應,加上長時間戴口罩,皮膚無辦法得到足夠休息而變得脆弱,皮膚受到刺激便出現敏感情況。而且長時間濕度高,令細菌、塵埃、真菌、霉菌等致敏原活躍起來。我們不能改變生活環境,卻可以改變生活習慣,幫助身體適應天氣,預防過敏。

潮濕天也需要保濕嗎?

其實潮濕的春天,大家需要更著重皮膚保濕,因為春天天氣忽冷忽熱,驟冷時會令皮膚繃緊、減低油脂分泌,但當回暖時,又有可能因汗水再次刺激皮膚,令皮膚更痕癢,出現皮膚敏感的狀況。所以春天也要注重保濕,保護皮膚的屏障,皮膚才能保持最好的健康狀態。但秋冬季所使用的滋潤型護膚品質感太厚重,春季應轉用較清爽的護膚品。

潮濕天容易出現什麼皮膚問題?

1. 濕疹

濕疹在一般被認為上指的是「非其它疾病」造成的表皮及真皮發炎。會叫做濕疹,其實是因為在顯微鏡底下,濕疹的組織切片中可以看到表皮層出現很多發炎細胞聚集,在表皮和真皮之間導致一些空泡變化,這時候在組織內可以看到一些小水泡,在皮膚表面看到的會是紅、腫甚至是滲出一些組織液,看起來比正常的皮膚還要濕的狀態,這個時候就是標準的急性濕疹變化。這也是濕疹被稱作濕疹的主要原因。春季早晚溫差較大、濕度高、塵蟎容易增生,而塵蟎及霉菌均是引發濕疹的常見致敏原。塵蟎會在潮濕的春天變得活躍,引起濕疹復發。

2. 真菌感染

真菌感染又稱為「皮膚癬」,在春夏季特別容易形成,常見的種類包括汗斑(長在上胸和背部的淺色圓形斑)、香港腳、灰甲、金錢癬(通常出現在臉和手臂)和股癬(長在內褲位置或大髀內側)等等。免疫能力差的人士、小朋友和糖尿病患者也特別容易有真菌感染。真菌在潮濕的春天特別活躍,而且它們常常躲藏在衣物纖維內,導致患者即使已經治癒,但到春天時真菌又再作惡,使皮膚癬復發,有些人更會每年復發。

3. 敏感肌

即使不是濕疹皮膚,也有很多女士有敏感肌這問題,敏感肌是一個狀態不是疾病,對正常的外界刺激 (換季、冷熱、乾溼、紫外線、化妝品等) 出現不正常的刺、熱、痛、癢的過度感覺反應。因為春天的致敏原特別活躣特別多(如:花粉、霉菌),使敏感肌在春天特別容易發作。敏感肌可以皮膚看起來正常,只是單純感覺不舒服,也可以合併出現皮膚紅腫脫屑。有的人換季、換保養品就會感覺不適但沒有紅疹、有的人則是刺熱紅腫通通都來。

初春護膚貼士

勤換生活用品

毛巾、睡床、咕𠱸等等都是細菌的温床,所以應該加強清潔、多更換。若毛巾長時間放在浴室內,一直無法乾透,尤其容易滋生細菌,可留意毛巾上有沒有霉點,如有便馬上更換,甚至交替使用不同毛巾會更好。另外,很多人會因為懶而很少更換枕頭套、被套、床單和咕𠱸套,但皮膚每日都會接觸這些布料,要避開敏感危機便要改變懶惰的習慣!而濕疹患者建議每星期清洗及更換床單、被套及枕袋,清洗時使用熱水更為佳。做家務時亦建議配戴口罩及手套,以防做家務時掃起的塵蟎及霉菌引發濕疹。

多用抽濕

潮濕會讓皮膚出現不良反應,在潮濕環境中的病菌、細菌以及蟎蟲等病原生物更是對我們充滿威脅。過敏性皮膚患者要特別注意皮膚問題,要時刻保持環境乾爽,可以善用有空氣淨化的抽濕機隔離空氣中致敏原。

持續保濕

此外,有些人更誤以爲在潮濕的天氣下,不需要為肌膚進行保濕。事實上,空氣中的水分並不能透過皮膚滲透到肌膚底層。潮濕的天氣會讓我們的肌膚透不過氣,導致油脂分泌旺盛,造成粉刺、黑頭、暗瘡的形成。再者,如果氣溫相對較低,會導致我們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減少,且毛孔不能完全舒張。皮膚處於皮脂缺乏的狀態下,水分的蒸發也會比正常多,因此我們會感到皮膚乾燥,甚至皮膚脫屑。所以在潮濕的天氣下,我們要加强皮膚的保濕鎖水功能。

適度運動、流汗

很多人在室內工作,一整天幾乎沒有流汗,但這樣的生活型態並非好事,更容易造成體內濕氣積聚!應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,除了有助讓毛孔張開,順利把身體內的廢物、毒素連同汗液一起排出體外;也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,讓身體更輕鬆。至於運動的頻率,建議一周3次,一次30分鐘,運動時心跳要到達130下為標準,才能真正訓練到心肺跟血管彈性。

吃有助排除體內濕氣的食材

日常飲食可以適度食用薏仁、蓮子、紅豆、綠豆、玉米鬚、茯苓等,幫助祛除人體內過多濕氣的食材。唯一要注意的是,薏仁性偏寒,大量食用容易讓人體虛,月經期間千萬不可吃太多,體質虛弱的人也要注意食用的分量。

假如覺得麻煩,可選擇喝四神湯,也是不錯的祛濕方式。四神湯中的茯苓、芡實、山藥、蓮子,各個藥味屬性平和,平溫平補、不寒不燥,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食用。適度飲用能幫助溫脾、健胃、補腎、利濕,脾胃功能不好的人,喝了可以增強腸胃吸收的能力,常喝也會使皮膚光滑透淨。

留意最理想環境濕度

最理想的濕度當然是60%至70%,但香港其實一年四季平均濕度都超過70%,潮濕天氣更是從3月一直到8月,高濕度環境下,身體水分難以通過汗水排出,再加上高濕度環境會令細菌、塵蟎、真菌、霉菌等有害物變得活躍,更容易對皮膚造成刺激。為降底室內濕度,大部分港人都使用抽濕機,但卻不少人都經歷過在環境抽濕的同時,連帶令皮膚也變乾燥。

一般的抽濕機都有顯示濕度功能,有些甚至可以設定濕度,因此只要留意機身顯示的室內濕度,便可避免因濕度過底而引致乾燥問題。反而更須留意的是抽濕機衞生問題,抽濕機從空氣中抽取水分,這些抽出的水因為會在機身儲存一段時間,故容易有細菌或霉菌等致敏原積存,一旦不慎接觸便有機會引發皮膚問題,故最好挑選有專業隔塵濾網,又或可以拆洗內部的款式,而且不建議將抽濕機的積水作為家居清潔的用水,以防傳播細菌。

使用清爽保濕護膚品

雖然濕度提升、天氣變笠,但保濕還是要做足,幫助肌膚維持水油平衡,排走多餘油脂。特別是乾性敏感肌膚, 更不能鬆懈。但保濕還保濕,有些潤膚產品並不是一年四季都適用。到了春夏季,可以轉用質地清爽、易吸收的潤膚產品。除了面部肌膚,手腳、關節、背部等位置都可塗上温和清爽的潤膚露,購買時亦要留意有否致敏成分。

秋冬天氣寒冷,不少人使用滋潤、厚重質感的護膚品保濕,踏入春天,氣溫回暖時,臉上的油脂、汗水分泌都會受刺激,此時若使用冬季的滋潤型護膚品,有機會導致毛孔堵塞,出現油脂粒、痘痘等問題。

控制潔手及洗澡水溫度

皮膚乾燥成因除天氣影響外,還包括三方面:首先是先天因素,有些人天生皮脂腺分泌不足,不論天氣如何都可能出現乾燥症狀。其次是生活習慣影響,近年因為疫情,很多人都分外注重衞生,甚至過度清潔,如多次反覆清潔皮膚、用過熱如逾攝氏40度的水洗澡及洗手,又或過度、過量接觸酒精搓手液、清潔劑等刺激物,都會加劇皮膚乾燥情況。最後,是一些皮膚疾病如濕疹、接觸性皮膚炎等也會引致乾燥痕癢。

About the author

Share on Social Media
Follow us on Social Media